2025年7月25—27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指导,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医学部承办,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社、CCMTV临床频道协办的“医学教育论坛(202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论坛主题为“新范式,新挑战:数智赋能·融合发展”,设置了主论坛、专家咨询会、10场分论坛、20场工作坊、104场专题学术报告、31场口头报告与22项海报交流活动,并在前期开展10场会前在线系列研讨活动。来自全球顶级医学教育界专家学者,来自18个国家/地区、230余家院校机构的2000余名教育教学管理者及师生现场参会。会议同期举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WPAME)理事会。
主论坛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韩启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林蕙青,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沈洪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高斌,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副主席Geneviève Moineau,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主席Wayne Hodgson,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詹启敏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柯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名誉院长陈孝平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董家鸿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院长王松灵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士等以及70余所医学院校的院校长、党委书记等领导出席会议。论坛开幕式由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副主席王维民主持。
詹启敏表示,本次医学教育论坛的召开,不仅彰显了国际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成果的关注,也为中国在新时代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平台。
Wayne Hodgson代表西太区医学教育协会致辞,他指出,在全球健康格局快速演变的背景下,构建高质量、公平且具有前瞻性的医学教育体系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使命。
韩启德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完善医学教育体制体系,聚焦医学生培养定位、学制和学位制度;二是健全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府部门管理、落实附属医院责任、改进临床医师评价考核;三是加强医学教育循证研究。
林蕙青表示,数智化是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必须抓住机遇,担负起数智时代医学教育变革的使命与责任。从国家、学校、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协同发力,系统推进构建数智化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高斌作题为“加快医学教育综合改革,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强力人才支撑”的主题报告。
开幕式上举行了MedSeek厚道医学教育大模型2.0发布仪式、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首发仪式、中国医学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联盟及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医学教育强师计划发布与首批基地授牌仪式。为感恩与致敬医学教育前辈,还特别设置“致敬医学教育前辈”环节,弘扬医学教育家精神。
MedSeek厚道医学教育大模型2.0发布仪式
中国医学教育教学案例库/案例版数字教材首发仪式
中国医学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联盟及专家咨询委员会聘任仪式
医学教育强师计划发布与首批基地授牌仪式
为医学教育前辈献花
主论坛学术报告环节分为“健康引领,面向未来”“数智赋能,创新转型”“学科支撑,质量发展”三个篇章。
乔杰在题为“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旨报告中,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战略方向。她指出,医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适应需求、优化结构”的原则,一方面要对传统医学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医学、医学工程等新兴交叉学科。
哥伦比亚大学牙科学院原院长Christian Stohler教授,国际医学教育权威期刊Medical Teacher主编、2024年卡罗琳斯卡医学教育研究奖得主Jennifer Cleland教授等作主题报告。各篇章邀请国内外专家围绕未来医师科学家的成长与培养、人工智能对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实践、医学的突破与医学教育的发展等主题开展研讨。
主题研讨
开幕前一天设置了20个前置工作坊,7月27日的分论坛,分别围绕“ 从共识到行动:构建AI医学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背景下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策略”“学业考核的创新与实践”等10个主题展开。
“医学教育论坛”旨在打造中国医学教育高水平交流平台,持续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医学教育论坛(2025)” 汇聚全球医学教育智慧,聚焦AI赋能医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彰显了医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决心,将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