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8日,北京大学举行第五届“人口与发展”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本次研讨会由“2025年度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支持,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主办,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承办,北京大学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社区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共同支持。
研讨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张蕾主持,特邀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中国人口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副会长陈功致辞,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社会计算与社会智能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家庭服务部基层指导处处长、研究员黄匡时作主旨演讲。陈功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认为本届研讨会应着力推动以下工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为人口政策优化的实际解决方案,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促进学科深度对话,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生育支持、养老服务、人口流动等领域的应用与风险,开展人口学、计算机科学、公共政策等多学科交叉研讨;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围绕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从交叉学科视角展开对话,为新时代人口学科后备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交流与经验共享的平台。
黄匡时的主旨演讲以“人工智能时代人口研究与人口服务范式的变革”为主题,指出人工智能赋能人口研究,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高维数据挖掘,拓展了研究内容与视角,将推动人口学向智能人口科学跃迁。
本届研讨会由主旨汇报、6场专题研讨平行论坛、海报展示与交流组成。黄匡时与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宋新明共同担任大会主旨报告点评专家。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裴丽君,河北大学经济学院人口研究所教授王朋岗,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龙,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陈仁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高嘉敏,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李成波,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廖娟,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李宁,助理教授郭超、方祖仪、韩晴受邀出席并担任本届研讨会的6场专题研讨平行论坛点评专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70余所海内外高校的80余名硕博研究生及优秀本科生线上、线下参加本届研讨会。
主旨汇报的主题围绕数字红利视角下的银发经济、机器人应用与就业女性生育、人口健康3个主题展开。黄匡时和宋新明肯定了3位主旨汇报人的选题价值以及他们扎实的研究功底,并分别提出了主旨汇报论文进一步提升优化的建议。
线下参会代表合影
主旨发言点评专家(黄匡时、宋新明)
本届研讨会设置了“婚育与家庭专题”“银发经济、社会支持与人口老龄化专题”“人口健康与人工智能专题”“区域/国别研究专题”“理论与方法创新专题”“人口交叉学科专题”六大主题分论坛,共有51位投稿者入选专题研讨平行论坛进行口头报告,另有38位同学入选了学术海报展示环节。在各场专题研讨中,与会青年学子贴近社会现实和学术前沿,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从交叉学科的视角对婚育与家庭、银发经济、人口老龄化、社会性别平等、人口迁移与流动等热点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分论坛点评专家(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高嘉敏、方祖仪、韩晴、李龙、李宁、裴丽君、王朋岗、郭超、廖娟、李成波、陈仁兴)
分论坛合影
本届研讨会共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优秀奖19名,优秀海报奖14名。
获奖者合影
在闭幕式上,张蕾提出,作为人口科学学科体系下开展以人口为中心研究的每一位学者,站在人工智能时代革命的转折点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是,人工智能如何解构与重构人口科学的研究范式、学科边界与存在价值。她期待所有参会学子能够持续发力,让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创造出更大的学术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承担着引领和推动国内和国际人口科学发展的重任,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之一。“人口与发展”博士生学术研讨会将再接再厉,以搭建青年人口科学研究者展示与交流的高质量平台为己任,以行动启发和促进一批批优秀的关注国家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青年人成为时刻保持与国家、社会、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新时代学者。